【想法】不愿意重复

觉得自己学了那么多年,脑袋还是空空,甚至还有些负罪感。原因有二:一是看的书应该也不算少,但是现在已记不太起多少;二是对那些忘记的书,始终不愿意去再翻起,再去重复。

想起博尔赫斯小说里的一个人物,该人几十年来只阅读五六本书(圣经教义之类),反复阅读,对别的书籍则不屑一顾。当被问及为何不读这些书时,他说(大概):“现在的书都是知识的粗浅复制,单纯为商业的发展而产生。真正的知识读这几本书足矣。”

这话放在现在的文学行业也是有理。提出一个有点新意的概念,讲一个吸引眼球却缺乏营养的故事,加之以出版商的包装和宣传,便是大街上问到一个人都会知道一点点的爆款图书(还有一种途径——被列入中小学必读书单)。真正有价值,早就把现在这些图书里的一点点营养讲透并且高几个等级的书,大多都搁在书店、图书馆的书架上吃灰。

扯远了。

对我自身来说,得益于自己尚未完全丧失对书本的兴趣,自高中到现在,也算是读了一些书。知乎上高票推荐的那些书籍,我也大多亲身阅读了一遍,也记得当时增加了一种看事情的角度,仿佛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激动感觉。可短短几年过去,那些书里的知识也都已经消失了大半。(但愿是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自己,我这样安慰自己)。

想到看《积极心理学》让自己去发现生活里值得感激的东西,不要将那些人那些事都视为理所当然,还有,目标是通往当下的途径,而非仅是为成功而做的计划,还有,不要犯完美主义的错误,不要去坠落到那种自责自卑的黑暗中;想到《精力管理》,让我第一次知道什么是低升糖食物,不要把重点放在时刻表上,而是自己的饮食,情绪,意志,要冲刺与休息相结合,才能最大地激发生产力;《深度工作》教会我工作环境的重要性,毫无干扰的专注的工作在当下环境的稀缺,专注力的丧失,去图书馆半小时可能强过在寝室摸鱼两小时;想到《亲密关系》,里面的内容实在太多了,距离是是否产生吸引力的重要因素,照相效应(?,决定两个人感情能否持续的公式,维持感情的一些秘诀,等等;想到《社会心理学》《心理学与生活》两本厚书,讲从众与服从,讲登门槛效应,讲如何改变态度,讲自我实现,自我认知偏差,讲刻板印象;想到《学会提问》教我如何批判性思维,寻找结论,寻找理由,寻找推理依据,是否偷换概念,是否数据不准,是否逻辑混淆……

写了这么多,突然有些欣慰,可能括号里的假设还是有些道理的。有些知识表面上已经忘却,但是会在需要的时候再次浮现在脑海里。

为什么会不愿意重复呢?

首先,对一切人类来说,新的知识总是比旧的知识更具吸引力。

其次,重复阅读也不仅仅是意味着简单的重复,而是对以往知识的重新回忆,整理,并产生新的联结。这就像高中(暂且不谈论大学,大学可能还是预习的多吧)复习期中期末的样子一样。但这其实是一个颇费脑力的过程。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那些你回想起的花费很大力气才从脑中提取出的记忆,才会给你更持久的记忆。从这个角度来看,之前自己对知识积累的线性的看法还是太单一太天真了,可能知识需要的就是这样一次次回炉重造,不断提取吧。

总之,可能是思维上的惰性,又或者是因为觉得自己读的书还没到那个让我觉得已经穷尽的临界点,去重新翻阅那些我曾觉得大有裨益的书这件事,我迟迟没有落实。

如果可以的话,接下来一段时间,我想把这些书再重新阅读一遍:

  • 学会提问
  • 金字塔原理
  • 亲密关系
  • 天黑以后

先这样吧,自勉。


该图片由Marvin BlancoPixabay上发布


【想法】不愿意重复
http://baokker.github.io/2021/09/06/【想法】不愿意重复/
作者
Baokker
发布于
2021年9月6日
更新于
2022年5月29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