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读若干勃学相关文章有感

缘由

pyq里看到了为什么美国硅谷高等华人勃勃没有女朋友这一视频,遂了解到了勃学这一概念,在Google时从Github上读到了若干勃学的好文,感触颇深。虽然没有曾博那么成功的失败人生,但我觉得自己也是走出来的小镇做题家里的一员,思想上其实是高度同源的。

引用若干原文罢,确实是一篇优秀的论文:

(侵删)

勃学…主张人应当自我觉醒并认识到自己的失败,要主动对抗伪精英主义,并讽刺了社会阶级的逐渐固化。在具体的网络生活中,勃学集中体现为对“失败”的自我解嘲、对成功学和名不副实的知乎大V的讽刺、对知乎Live收取智商税行为的鄙视。曾博的思想流行多年,却始终无法摆脱个人色彩;而其总结出的勃学于2016年11月开始走红,如今已经形成了一种亚文化,大有星火燎原之势。

曾博曾是省高考模考第一,物理竞赛省级一等奖,拥有保送清华的机会,但被老师劝说放弃保送而参加高考,最终“考败来浙”。对于曾博来说,这样的落差是无法接受的。在他的著名答案中,他说:

“对于那些进入竺可桢学院就觉得自己其实没有亏的人,我只能这么说一句:眼光还是太短浅了。超级大牛不算。但我们都是平凡人。我个人认为,浙大拿专业第一的实际市场价值,不如清华大学的专业前15-10。我给你们的建议是:如果你是考败来浙,建议复读。只需要1年,可以弥补你日后3年,5年都无法弥补的遗憾。我没有复读,我没有看到更广阔的天空,我没有更多的人脉,我不能成为高晓松的校友,我不能和街上的大神们有说有笑,我是傻逼。”[4]

而在“在浙大当学霸是什么体验?”这个问题中,曾博的回答言简意赅:

“不值一提”[5]

里面几句黑话也实在是精辟,高语境的抽象,给人观点震惊的同时也能博人一笑,具有高度传播性:

  1. 浙大三本论:“浙大是三本”是一切勃学理论的源泉。浙大是大陆顶尖高校,和三本存在巨大距离,但曾博将三本与浙大牢牢挂钩,一方面批判了TOP2和其他学校的巨大差距,另一方面戏谑地咬定自己的失败。由此衍生出的词语还有四本、五本、一百本等,用来表示不如浙大的学校。在勃学发展前期,一度有清华是一本北大是二本之类的定义,这也源于曾博对清华的疯狂向往;随着勃学理论的发展,勃学认为“我”在哪个学校,哪个学校就是三本,只因“我”是失败的。至此,“三本”已经脱离了其本身定义,成为了勃学家自黑与勃学传播的重要素材。

  2. 自杀(ZS)、向死而生:在勃学早期,曾博提出要研究全球失败人士同步自杀仪,实现失败人士大团圆大解放,但同步自杀是永远无法实现的。一方面,世上存在数量巨大的失败人士,这其中只有极少一部分人能够接受勃学的洗礼,其余的群众依然无可救药,他们迷信成功学迷信知乎Live,执着于给成功人士滋滋滋送钱;另一方面,觉醒者的自杀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非但不能唤醒群众,反而会导致勃学失去领军人物。因此笔者认为,自杀真正的含义是寻求勃学理论的终极形态,是一种出世的哲学,是在精神上与过去的自己诀别,从而摆脱世俗的困扰,过好自己的一生,即向死而生。从这个角度来看,勃学实质上是一门精英主义哲学。

  3. 成功人士从不上知乎:早期曾博对于成功人士的定义区别于现在,这句话的原始含义是真正的精英不需要在网络寻求存在感,而曾博本人却是知乎大V,因此曾博是失败人士。勃学发展至今,“成功人士”不再指代社会精英,这句话更多用来调侃知乎大V。

  4. 滋滋滋送钱:语出勃失败的回答:

    “这个社会动荡和痛苦的来源,就是普通的失败人士不承认不接受自己的失败,还一定要去学什么成功学,给自己制造一种正能量充满希望的虚幻。试问,这除了给成功人士滋滋滋送钱以外还有什么任何的好处?成功是成功者自己的修行。你不愿意修行那就接受失败,再怎么也不能滋滋滋送钱啊你说不是?”[7]

    与之相应的,还有“刷刷刷掏钱”。这两个短语运用叠词生动描写了失败人士被成功人士欺骗掏钱的场景,是用来讽刺贩卖成功学的人的重要素材。

  5. 深夜在浅色床单痛哭:语出小勃勃的回答:

    “高考只是生活中无数战场中的一个。在这每一次战役中,普通人靠运气,天才靠实力。其实这个问题翻译过来,就是:如果我既没有天分也没有运气,那我应该在世界上如何活下去?单凭努力么。这个问题我相信很多人仔细想想,会在深夜的浅色床单下痛哭。你问我怎么知道?因为我每天都在哭。”[8]

    这句话是对失败的自我解嘲自我反省,更赋予勃学极强的悲剧色彩。为什么选择深夜的浅色床单?笔者认为曾博并非随口说出。深夜暗指黑暗的社会现实与自己低下的智商与天赋,浅色则指尚未认清失败的内心。两者形成对比,又朗朗上口,成为了勃学的重要黑话。

我对勃学目前没有全盘接受(例如同步zs仪对我来说可能还是太超前了),但是里面有许多观点深得我心。

失败学,绝对的失败

“‘失败’作为一个客体存在于人类社会,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你可以获得成功,但是失败的人依然存在;精英话术只不过选择性无视了他们。失败与成功具有两面性:对社会而言,失败必然存在,而且占据绝大多数,这是因为资源有限与人类社会制度设计的本质缺陷造成的。对个人而言,失败和成功是你的主观感受;你可以觉得自己很失败,但不妨碍别人觉得你成功;或者你可以觉得自己很成功,但不能阻止别人揭穿你的失败。”[6]

事实上,世上不存在绝对成功的人,每个人都在某个方面是失败者,但我们常陶醉在虚无的成功中忘记了自己的失败。勃学号召解构伪成功人士构建的精神幻境,抵制成功学、鸡汤、不合格的知乎Live,做到自我觉醒,最终达到自我解放的目的。这里的自我解放并不是指放弃对名利财富的追求,而是指认清成功失败的本质,不羡慕成功也不因失败而自暴自弃。

我在之前的post里也提到过我的想法,即“价值”“意义”这些词,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高中时我不断追问人生的意义,最后与自己和解给出的答案也是,人生并没有意义。

一来,所谓成功与失败,其实都不是绝对对立的,而往往是能互相转化的,然而主观评价往往只在一念之间。你高考超常去了不错的学校,结果被其他同龄人卷死;出去开心玩了一天,实际上是错过了一天“宝贵的学习时间”;又如同我现在在敲字,给blog注入新鲜血液,对你们来看可能是成功,但其实我下周二还有期末考,我不想复习了,才开始敲字的。

二来,无论多大的成功,将评价它的视野提升扩大,它本身便会变得虚无渺小。苏轼有一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其实就是这个道理。你此刻的得失,对这个时代来说都是无足轻重(甚至由时代影响),更别提星球宇宙了(所以我其实很敬佩天文学家,因为他们探索的东西,可能几百年都不一定能有所成果,亲眼所见,但他们仍然愿意终生投入其中)。地球获得成功,对宇宙来说都是一件小事,那我个人的成功,其实不是更渺小吗?

我切入的角度可能不大一样hh,但最终的结果可能还是殊途同归的:对世俗的成功的轻视。

虚伪的成功学

警惕资本的控制。警惕世俗的成功学。

试问你眼中,一个成功的人应当是怎样的呢?是能在知乎开付费live吗?是获得高等学位出人头地吗?

再想想,你列出的这些标准里,有哪些是浮躁的社会强加给你的规范?有哪些是资本的裹挟给你铺天盖地灌输的印象?而又有哪些,是你认为一个真正的人应该做的?

再试问,应该怎么往下做呢?等我以后有思考了再更新罢。

我的感想

我发现我大学以来能让我引以为豪的,无非是做了这两件事:一是确立了自己的虚无和失败,在精神上把世俗的价值意义撕得稀碎;二是学会了相处的技巧与艺术,从以前不健康的相处模式里跳出来,用更安全、更信任更幸福的方式待人,同时也不忘记先爱自己,照顾好自己的需求。


该图片由先生 春Pixabay上发布


【随想】读若干勃学相关文章有感
http://baokker.github.io/2022/06/24/【随想】读若干勃学相关文章有感/
作者
Baokker
发布于
2022年6月24日
更新于
2022年6月24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