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的世界》读后感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四月份看完的书现在还没写读后感哈哈哈哈哈快写快写


在关在sh的时候看完了这本书(准确地说还是纸质版,从图书馆借来以后,就再也没有归还的机会,要等九月份开学再去还了hh)。总的来说,这篇回忆录记下了作者从青年到壮年到中年的历程,从青壮年时期的成长经历,周边习俗写起,又写到一战爆发,欧洲受到重大打击后有所恢复,又跌入到二战的漩涡中。自己从意气风发,蒸蒸日上,再到作品被禁,国破人亡。生活赋予他百般经历,又给他一枝写作的笔,叫他把这时代记录下来。整本书语言流畅(翻译很加分!),娓娓道来,读起来非常舒服。特别是恰巧处在sh静态管理的时期,读来更有感触了。

(另外提一笔,我在手机端做的划线,用Notion在手机和电脑端同步,特别舒服)

“时代提供了图景,我无非是对这些图景加以解释而已,因为这并非我个人的经历,而是我们整整一代人的经历”

“今天,巨大的风暴把世界击得粉碎,我才完全明白,太平世界不过是梦幻中的宫殿” “我们不能不承认弗洛伊德是正确的,他把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文明看作薄薄的一层纸,随时都会被邪恶的力量击破”

年轻的力量

“今天,到处推崇年轻、活力、干劲和自信,而在那个太平年代,任何有进取精神的人,为了使自己看起来老成一些,都不得不打扮一下自己”

现在的人们,哪怕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为了让自己显得更加有活力有创造力,都把自己打扮得像一个年轻人一样,而放在一两百年前,这种情况居然是反过来的,是由年轻人去仿效中年人老年人。个中区别可见一斑。

“那些在今天由于道德风尚听其自然而早已衰落的行当,在当时却悄悄地十分兴隆,特别是裸体人像摄影,写真照相业。不管在哪家酒肆饭店,都有小贩在桌下向青少年兜售裸体照片。还有地下出版色情文学的行当,印的这些书粗制滥造,纸张极差,语病甚多,可销路甚好;那些淫秽下流的杂志销路同样很好,书刊中不堪入目的色情描写,在今天找不到第二份。这是因为严肃文学不得不坚持理想主义的说教和小心翼翼的态度”

“说到底,假正经地不准谈性的启蒙和不许同异性无拘束相处的那一代人,实际上要比我们这一代享有自由恋爱的青年人更好色”

一直以为若干年的社会,没有色情影片等媒介的传播,人们对性的addiction似乎没有今天这么强烈,不会有这么多的蝈蝻。然而事实上,茨威格用一章的篇幅,讲述了他青年时代所在社会对性的避之不及,对人性自由本能的压抑,和实际上地下色情行业的猖獗。表面上,社会上的上流女性都裹紧衣裳,温文尔雅,男性都绅士翩翩;而事实上,那时的色情文学/照片/行业,比现在的色情影片还要多,只是隐藏在不为人知的深处。

“一座城市,地面上是打扫干净的道路,街道两旁是豪华的商店和优美的公园,而地下是泄泻污水的排水系统”

教育

“因此我觉得,大学对智商的普遍提高具有实际意义,是可行的和有效的;而对那些有创造能力的人来说则是无效的,甚至会起阻碍作用”

茨威格在书里也思考了大学的教育,提出统一的课程规划反而可能会遏制那些天才的创造力,束缚他们的手脚。

翻译

“在这期间,我遵照戴默尔的忠告,抓紧时间从事翻译工作,至今我仍然感激他,因为文学翻译能使年轻的作家更熟练更精确地运用祖国语言,对写作大有裨益”

以前一直觉得翻译这个行业没什么,读完茨威格后方知道,翻译是一项讲究活,既需要对外语的充分了解,又需要对祖国语言有充分的造诣,能够熟练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原著的意思,而这其实很能提升写作的能力。

名誉

“荣誉是“围绕一个名字聚集起来的全部误会的总和”——那种好奇的空洞的滚滚巨浪只打湿他的名字,并没有打湿他本人的身体”

与君共勉。

艺术

“罗曼·罗兰在他的整部作品中赞美了艺术的不朽,但我却从他身上感到他对世界结构的脆弱表现出加倍的悲哀。他回答我说:“艺术能使我们每个人得到满足,但它对现实生活却无能为力”

王德峰说,哲学、艺术、宗教,是三种人类最高的精神境界活动。但是这种活动,可以充盈内心,却难以救济世人(从这个角度来说,儒学确实很伟大)。

战争

zz宣传

“我觉得,经过多年对德国仇恨的宣传,流毒已浸入平民百姓的心里。在这个远离大城市的小城镇,这里的市民和士兵毫无恶意,却对威廉皇帝、对德国有这么大的仇恨” “一座二百万人口的城市,一个几乎有五千万人口的国家,战争使它们一下子变成一个中心,体现一种意志,觉得自己就是世界的历史;他们在经历一个一去不复返的时刻,觉得随时都会被召唤,把渺小的“我”融化到火热的群众中去,把个人的私心消灭在其中,什么地位、语言、阶级、宗教信仰,所有差别都被暂时的兄弟情谊的巨涛淹没了”

我因此更加讨厌zz宣传。它使人视野狭隘,无法真正地去体会问题的所在,感受共同的人性,而是为一句口号狂热,为假想的敌人愤怒。上个世纪的两场大战也已经证明,没有所谓赢家,只有共同的输家。对国家是倒退,对个人是不幸,是无法抵御的时代灾难(存在主义也是因此兴起)

士兵

“这些看守,跟家乡的画报上经常刊登的那些漂亮的粉头净面的穿着新军服的士兵毫无共同之处。这些士兵对待战俘根本没有半点好斗和严厉的情绪,也没有进行严格的防范,相反,他们与战俘坐在一起,像同伴一般;那些战俘也丝毫没有逃跑的意思。因为他们之间语言不通,还闹出了不少笑话。他们互相敬烟,相视微笑结成朋友”

“看到这个情景,我不由得产生这样的感觉,这些粗野又纯朴的人对战争的看法要比大学教授和作家深刻多了:战争是落到他们头上的一种不幸,对这种不幸他们束手无策,凡是陷入不幸命运的人,都是同病相怜的兄弟”

海报里的士兵个个精神饱满(此处应有配图,USA的I want you征兵海报hh),斗志昂扬;然而前线的士兵,与其说是愤慨杀敌的战士,毋宁说是zz操纵下的棋子,无奈地承受时代予以ta的命运。

信仰

“有些东西随着战争失败而被破坏了,即我们从青年时代一度被培养起来的认为权威不会犯错误的信念被破坏了”

与君共勉。


该图片由Mauricio A.Pixabay上发布


《昨日的世界》读后感
http://baokker.github.io/2022/06/30/《昨日的世界》读后感/
作者
Baokker
发布于
2022年6月30日
更新于
2022年6月30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