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读的几本书

《如何不喜欢一个人》

书名与内容严重不符,建议改为《如何不再让你对pua你的前男友恋恋不舍》

详细地描述了纯洁少女如何被渣男吸引,再通过何种手段迷惑心智,控制情绪,最后身心俱伤,伤痕累累但是却还是执迷不悟的过程,以及如何走出这种阶段。只能说,特别适合正处于这个阶段的人看吧。但是对我来说实在是看得太无聊了,草草浏览一大半就删了

里面有一两个点可以在这里浅浅叙述一下:

  • 渣男惯用的手段是,先把你高高捧起,再让你重重摔下。开始时甜言蜜语,夸这夸那;过段时间后,就开始指指点点,直接针对你人本身发出攻击。前后巨大的反差,足够让你对自己产生怀疑,进而被他利用内疚情绪。事实上这种行为可以推广到很多情景中,当你感觉到自己似乎像是受到别人控制时,都可以去想想有没有这方面的原因
  • 评价眼前的男人是否为一个善良的人,标准有千千万万个,但有这么一条一定是最为简单最为一针见血,那便是你内心的感受。真正值得你去付出去爱的人,不会让你一直处于这种犹豫不决,进退两难的处境里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朱光潜写给青年的一些人生启示。书写得很短,约莫大半个小时便可看完,但是个中道理非常值得玩味,不管你觉得你是否已经有所参透,我都建议你看看。另外文字写起来古朴文雅,且经常引入诗歌文章,颇让我想去重温重温《唐诗三百首》,感受一下传统文化的魅力

  • 序言

“超效率!”这话在急功近利的世人看来,也许要惊为太高蹈的论调了。但一味亟于效率,结果就会流于浅薄粗疏,无可救药”

在后面的章节里也会提到,单一的以效率论量的标准,实际上在推动整个世界发展的同时,正逐渐显露出它的弊端——让人变得越发肤浅了

“凡人都越老越麻木,你现在已比不上三五岁的小孩子那样好奇、那样兴味淋漓了。你长大一岁,你感觉兴味的锐敏力便须迟钝一分”

太对了,最近愈发有这种感受。高中时见到什么都想试试,但是现在探索的好奇心已经少了很多了。一是琐碎的事务越来越多,二是敏感的心思越来越少,也不知道自己是变成熟了,还是变得越来越麻木了

  • 一 谈读书

“许多人曾抱定宗旨不读现代出版的新书。因为许多流行的新书只是迎合一时社会心理,实在毫无价值,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的书才有永久性,才值得读一遍两遍以至于无数遍。我不敢劝你完全不读新书,我却希望你特别注意这一点,因为现代青年颇有非新书不读的风气”

在我后面的选书一栏中也会提到我的看法。我的评价是新书一千本里也未必有一本值得一看

“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精彩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特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

这也是我到现在一直在保持写blog记录读后感的原因。输入推动输出,输出倒逼输入,最是能刺激精神,思考自我

  • 二 谈动

“总之,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泄;郁由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动。从前儒家讲心性的话,从近代心理学眼光看,都很粗疏,只有孟子的“尽性”一个主张,含义非常深广。一切道德学说都不免肤浅,如果不从“尽性”的基点出发。如果把“尽性”两字懂得透彻,我以为生活目的在此,生活方法也就在此”

  • 三 谈静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

所以我也在想,感受力不如之前敏锐,确实是为我减轻了不少痛苦,但是那种强烈的感觉,细小的感知,很难再体会,这仿佛又成为了一种遗憾

“我这番话都是替两句人人知道的诗下注脚。这两句诗就是“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大约诗人的领略力比一般人都要大”

越看越后悔小时候晨间诵读本没有好好去看,只是每天在嘴里把这些诗文当成机械的文字来念叨。现在再看,多少我想表达的心绪和思考,古人早就用几句诗文写得明明白白,不仅意思明晰,读来还朗朗上口具有美感。短短一句诗,足以勾勒出一片自在的山水,一方想象的天地。想读唐诗三百首了

  • 五 谈十字街头

“一种社会所最可怕的不是民众肤浅顽劣,因为民众通常都是肤浅顽劣的。它所最可怕的是没有在肤浅卑劣的环境中而能不肤浅不卑劣的人”

  • 六 谈多元宇宙

“道德的宇宙”里真正的圣贤少,“科学的宇宙”里绝对真理不易得,“美术的宇宙”里完美的作家寥寥,“恋爱的宇宙”里真正的恋爱人更是凤毛麟角”

作者在这封信里谈了他多元宇宙的观点,个人感觉也为后续几封信的内容铺了路——宇宙是多元的,而在每一片宇宙里想做出一番天地,都非一件易事

  • 八 谈作文

“我生平最大憾事就是对于美术和运动都一无所长。幼时薄视艺事为小技,此时亦偶发宏愿去学习,终苦于心劳力拙,怏怏然废去。所以每遇年幼好友,就劝他趁早学一种音乐,学一项运动。”

小时候庆幸自己没像同龄人一样,整天在各种补习班艺术培训班里;长大后又暗暗觉得后悔,写字不工不整,乐器一窍不通,写作拗口别扭,运动也都只是会玩一点,并无精通,因而到大来只能说自己喜欢读书,别的特长什么都不能说出来

“其次,我极羡慕他人做得好文章。每读到一种好作品,看见自己所久想说出而说不出的话,被他人轻轻易易地说出来了,一方面固然以作者“先获我心”为快,而另一方面也不免心怀惭怍,惟其惭怍”

所以真的很敬佩这些优秀的作家,笔下传达的文字准确精炼,把我憋在心里文字表述不出来的话,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就能讲得明白清楚

“幸吾母尚能认清他的习用符号以及更改增删。她尝终夜不眠替吾父誊清改过底页。次晨,她便把他很整洁的清稿摆在桌上,预备他下来拿去付邮。吾父把这清稿又拿到书房里去看‘最后一遍’,到晚间这清稿又重新涂改过,比原来那张底页要更加糊涂,吾母只得再抄一遍。”

这段是托尔斯泰之子写托老著作时不断修缮文稿的过程。很久以前便意识到,优秀的文章其实需要批阅删改,不断重读不断打破,最后才能得到最恰当的描述。然而我写了这么多,回过头来复盘整理的次数却少得可怜,因而文章水平也就一直停留于此(又太懒了qwq)

  • 九 谈情与理

“总观以上各点,我们可以知道在事实上理智支配生活的能力是极微末、极薄弱的,尊理智抑感情的人在思想上是开倒车,是想由现世纪回到十八世纪”

非常赞同,理性确乎发挥了很大作用,且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推动了世界的发展,然而现在也有不少人对启蒙运动再次提出反思,追问理性至上的思想是否是正确的

关于理性的观点,我在最开始的几篇blog里应该就有所提及了,大致与朱先生讲的观点相符,此处不再赘述

  • 十 谈摆脱

“这些朋友的毛病都不在“见不到”而在“摆脱不开”。“摆脱不开”便是人生悲剧的起源。畏首畏尾,徘徊歧路,心境既多苦痛,而事业也不能成就。许多人的生命都是这样模模糊糊地过去的。要免除这种人生悲剧,第一须要“摆脱得开”。消极说是“摆脱得开”,积极说便是“提得起”,便是“抓得住”。认定一个目标,便专心致志地向那里走,其余一切都置之度外,这是成功的秘诀,也是免除烦恼的秘诀。”

也可以用二八法则来解释,80%的烦恼来自于20%的事情,80%的产出价值来自于20%的投入,学会抓住重点,把不必要的先放在一边,生活才能过得更开心,更难腾出时间休息,腾出余暇拓宽自己

  • 十一 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

“在这个现世纪忙碌的生活中,哪里还能找出三年不窥园、十年成一赋的人?哪里还能找出深通哲学的磨镜匠,或者行乞读书的苦学生?现代科学和道德信条都比从前进步了,哪里还能迷信宗教崇尚侠义?我们固然没有从前人的呆气,可是我们也没有从前人的苦心与热情了。别的不说,就是看《蒙娜丽莎》也只像看破烂朝报了”

“假如我的十二封信对于现代青年能发生毫末的影响,我尤其虔心默祝这封信所宣传的超“效率”的估定价值的标准能印入个个读者的心孔里去;因为我所知道的学生们、学者们和革命家们都太贪容易,太肤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太类似美国旅行家看《蒙娜丽莎》了。”

摆脱单一的评价标准(效率),尤其是对艺术。艺术很难用效率、快慢去评价,否则ai绘画便真的对现世画家构成威胁

  • 十二 谈人生与我

“我有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在第一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前台,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一块玩把戏;在第二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在那儿装腔作势。”

挺有意思的

“因为如此着想,我把自己看作草木虫鱼的侪辈,草木虫鱼在和风甘露中是那样活着,在炎暑寒冬中也还是那样活着。像庄子所说,它们“诱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它们时而戾天跃渊,欣欣向荣,时而含葩敛翅,晏然蛰处,都顺着自然所赋予的那一副本性。它们决不计较生活应该是如何,决不追究生活是为着什么,也决不埋怨上天待它们特薄,把它们供人类宰割凌虐。在它们说,生活自身就是方法,生活自身也就是目的。”

虽然还没看过,但是这让我想起《卡拉马佐夫兄弟》里的那句:爱具体的人,不要爱抽象的人,要爱生活,不要爱生活的意义

“其实何只爱情?世间有许多奥妙,人心有许多灵悟,都非言语可以传达,一经言语道破,反如甘蔗渣滓,索然无味。这个道理还可以推到宇宙人生诸问题方面去。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

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经》开篇第一句就开宗明义

“所谓艺术家的胸襟就是在有限世界中做自由人的本领;有了这副本领,我们才能在急忙流转中偶尔驻足作一番静观默索,作一番反省回味,朝外可以看出世相的庄严,朝内可以看出人心的伟大”

“行乞是最好的谦虚训练。耶稣常溷身下层阶级,一再告诫门徒说:“凡自己谦卑像这小孩的,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

很有意思的看待行乞的视角

“意识到人性的尊严而自尊,意识到自我的渺小而自谦,自尊与自谦合一,于是法天行健,自强不息,这就是《易经》所说的“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

这段说得太好了,以后我也需要多加注意。谦虚并非自卑,而是自觉宇宙浩大、自我渺小

《邓小平时代》

最近实在是没空了,只能先写一些。其实这本书看下来花了两个月,总体来说还是收获颇丰的

  • 介绍了邓传奇的一生

  • 培养了我的宏观眼光,懂得从政治角度长远眼光看事情,“抓大局”;对当下的时事也有了更好的描述

  • 对近现代的中国史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 强调了组织领导班子,培养优秀后继人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

  • ”摸着石头过河“

  • Ch2-Ch5对Ch2-Ch5的内容做了很全面很完整的介绍,Ch21也对Ch21的内容讲了很多,这让我惊讶于此书竟然能在微信读书上读到

选书

最近读下来几本书,我又想起若干年前看的《挪威的森林》里的永泽,不是因为他同七八十个女孩睡过觉,而是因为他对图书的态度:

对死后不足三十年的作家,原则上是不屑一顾的。

不是说我不相信现代文学。我只是不愿意在阅读未经过时间洗礼的书籍方面浪费时间。人生短暂。

当时只觉得太极端,现在却越发觉得在理。亚马逊上排名前列的畅销书籍,多少只是作家发出噱头勾引观众,又有多少是真心写作想要感化他人;个个都有名人作序,都自称治愈心灵,究竟有多少败絮其中,有多少是”让几百万人流泪过的歌“

因此我也可以大胆地说,现世出版的书籍里,1000本里没有1本是值得看的;而判断这本书是否一读的最高效的标准,便是看那作者是否已经去世,甚至去世三十年以上。历经时间筛选的书籍,大多不会拉胯到哪里去


该图片由Humayra MehediPixabay上发布


近期读的几本书
http://baokker.github.io/2022/11/05/近期读的几本书/
作者
Baokker
发布于
2022年11月5日
更新于
2022年11月7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