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时代》与《他改变了中国》

这学期读的书不多,或者说对读书的速度不再那么追求,喜欢沉下心慢慢看一些好书,或者回过头看一些之前读过仍觉意犹未尽的书。学校里陆陆续续读完了邓的传记,到家里又慢慢读完了江的传记,可以说是各有千秋,用来作一番比较也颇有意思。两位领导人处在不同的时期,又有着较为不同的出身与性格,但都有远大的抱负与理想,有长远的远光和见解。两本书都能让读者通过个人传记,对中国的近现代史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不过就我个人来看,我还是更推荐前者(《邓小平时代》),整体记录更为详实,比后者更有趣一些。

邓小平时代

众所周知,邓公被誉为改革开放的总工程师,带领中国从文革的阴影中走了出来,提出一国两制和经济特区邓,带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些内容在高中历史书上已有大致介绍,但书里的不少内容实际上非常值得推荐一览,这些是近现代中国史的灰色地带,官方喜欢避重就轻一笔带过的地方,然而这里埋藏着历史的真相,例如:

  • 文革期间毛的权力扩张,林彪如何被青睐,又如何被唾弃
  • 文革期间邓如何被陷害,之后又如何被毛重新启用,在维护毛的政策和拯救文革灾难间艰难地走钢丝
  • 文革临近结束时,邓和周如何受批判,周在批评中去世时,民众如何自发悼念,引发著名(好吧,并不著名)的四五运动
  • 华如何打垮四人帮,邓又如何拿过了华的权力
  • 邓和陈(云)一方为改革派,一方为保守派,在两股势力下,邓如何推动加速改革
  • 天安门悲剧如何产生,赵的下台和江的上台
  • 悲剧后的改革停滞期间,邓如何通过南巡(在我的高中课本里,称其为南方谈话)重新推动改革开放

总的来说,我认为邓有如下特点:

  • 宏观眼光。且不论一国两制,改革开放等政策的长远目光,书中有个例子我印象颇为深刻:邓公被毛下放到江西劳改后,并没有悲观消极,而是想着自己还年轻,还能为国家再工作几年,在等待被召回前,一定要锻炼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并且对当前中国的现状和解决措施,进行了详细的思考。可以称其为“蛰伏”

  • 忍辱负重,三落三起

  • 勇于尝试。邓公改革的方式一向如此,先试验,不行就撤回

    “邓小平用他的改革方式又一次赢得了胜利:不争论,先尝试,见效之后再推广。”

  • 克服了相当大的困难。在邓之前,人们普遍受到毛的影响,特别重视意识形态,稍有不慎便会被打成资本主义,是邓通过一系列政策和理论,带领中国走向强大,逐步改变了人们的思想

  • 走入国际,走入改革。是邓带领中国逐步走向国际社会,逐步打开外交的大门

  • 抓住时机

  • 能把握大局

  • 经验丰富

  • 懂得zz的语言艺术。这点其实在江身上也能体现。例如当年改革受到保守派的阻力,于是邓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说明现阶段的改革并没有违背社会主义,而恰恰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必需,这样使得保守派也不得不支持改革。又如当初江刚上台时,由于江从未有过在中央工作的经验,上任也较为突然,人们对其持有一定的怀疑。对此邓提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以加强其威望。这让我也更加感受到我国zz特有的语言艺术,只言片语的更改都包含着巨大的内涵

  • 集体领导。邓公吸取了上一届领导人的教训,更希望党和国家的决策通过集体领导进行,以减少个人独断出错的可能性

  • 领导班子。邓公非常重视可持续发展,在治理国家的同时,他也考虑和培养着自己的接班人,避免权力交接时再像毛这样混乱,也保证中国未来的发展活力。事实上,他非常反对终身制,并且希望自己能在脑袋糊涂前尽快退休

    “邓小平向他的同事表示,退休年龄没有硬性规定是制度上的一个重大缺陷,不但在毛泽东晚年是这样,而且是帝制时代的通病。(批评邓小平的人可能会补充说,他们赞赏邓小平的退休决定,但是假如他再早几年退休也许更好。)”

  • 七分功三分过

    “邓小平又解释说,不能把毛泽东在某个场合做的事拿来解释他在不同场合和时间做的事。毛泽东本人也承认自己犯过错误,不管什么人,只要做事就会犯错误。一个人能做到七分正确就很不错了。邓小平说:如果我死后人们能给我三七开的估计,我就很高兴、很满足了。”

    很欣赏他这种谦逊的态度,事实上他做的已经足够好了

他改变了中国

许多人起初认为,江作为临时上台的人物,只会承担一个过渡的角色。但事实上江牢牢稳住了政权,并且推动中国从弱国走向大国强国,同时还极具个人特色,与其他领导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重视科学、艺术、文化。江作为交大出身的理工男,个人非常喜欢科学技术,当国家最高领导人时,也不忘写信与科学家交流(甚至和某一教授交流过多维空间),也喜欢学习新鲜事物(互联网我只会一些,不过鼠标还是用得不大习惯);他也喜欢和艺术家开会,交流心得,推动艺术发展,外交场合上也时不时拉段二胡,或者唱首《我的太阳》,乃至于指挥乐曲,可谓才艺多样;同时他重视文化发展,推动科教兴国,并且提出三个代表,以德治国等思想。江自己亦如是总结:

    “我受过三种教育,”江有一次曾总结说,”第一种是中国哲学,尤其是孔孟之道。从上小学起,我就开始背《三字经》。我所受的第二种教育是资产阶级教育,特别是西方科学。我所受的第三种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教育。”

  • 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江早年便喜欢写诗,据说情绪不好时也喜欢写诗

    “江泽民后来有一次回忆说,民族英雄史可法的墓就在他的家乡扬州,日本人侵略中国时,他和同学们星期天经常去凭吊,每当看到墓碑上的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便激起一种抗日的激情,决心发愤读书,树立好的民族气节。”

  • 喜欢学习语言。江在俄罗斯的俄语演讲,以及在日本访问时的日语,大家都可以去油管上听听,再加上他与华莱士几小时的英文采访,这英语水平,现在的大学生恐怕也很少能与之一比。江前往其他国家外交访问时,会学习并使用他国的语言,这对他来说是学习知识的乐趣与挑战,对外交来说也是促进两国友好的体现

  • 这一部分非常有意思,我直接贴原文吧

    “1988年下半年,李鹏总理决心冻结物价。新的楼房建设–特别是宾馆和写字楼–实际上被禁建。全国1万多个项目被中止。
    现在也到了江泽民重新考虑自己的事业的时候了。1989年他将满63岁。传统上为退休的高级领导人准备的职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或全国政协副主席–并没有吸引力。江想彻底改变一下。他想成为母校上海交通大学的教授。”

    “尽管江可以利用上海市委书记的职务来确保在大学里谋得一个席位,但他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学术成就来取得。他回忆起翻译过有关电力问题的俄文著作,就和老朋友沈永言联系,希望恢复这项工作。在内心里,江仍然是一位知识分子,出版著作令他感到自豪。他还准备在大学里进行一次题为《当前电力节约与能源开发趋势》的讲座,他将就这一课题撰写一篇技术论文。”

    ……

    “但正当江忙于为离开政界后的生活制定计划时,一场政治地震撼动了所有人的未来。
    “我才完成手稿的一半,”沈永言说,”就听到了这个令人吃惊的消息:我亲爱的朋友,江泽民,成了共产党的总书记。’好吧,’我想,’我们小小的出书计划就此打住了。’”

    也就是说,88-89年,江其实本想着退休成为交大的教授,重新走向学术界。未曾想半年之后,他便被召到北京,成为了国家的总书记

  • 真性情。“你们这些年轻人啊,too young,sometimes naive”,敢发脾气,敢说真话

  • 接受采访多。江的丰富文采和强大临场反应,使其成为少数敢于接受采访的领导人。敢接受记者采访,甚至是和华莱士这样的记者的长时间斡旋,是史上少有的

  • 理工科经验丰富。创立“光明牌”食品品牌,管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江在任时的处理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事件,成功申请奥运会,成功加入世贸等,都是他领导能力的证明。此外,他任两届总书记后真正实现了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次和平的权力交接,仅保留了中央军委主席一职

不过可惜的是,读完后我查阅时才发现,此书在大陆的发行版本,受到了5%的内容删减,例如天安门事件中,赵的经典发言便被删去。当时我阅读时便很纳闷,这么经典的场面,为何在邓的传记里看到了,这里却没有看见。此外,在邓南巡之初,江并没有支持邓的言论,而是支持陈云的保守稳定,直到两年后才改变立场,这里也没有提及。油管上有不少长者当年的视频,大家可以多去看看

共性

  • 热爱祖国

    “江也怀疑自是否能在北京的精英中站住脚。就像他以前经常做的,他拜访了汪道涵,征求他的意见。
    “我知道他是总书记的合适人选,但是我能看出他的矛盾心情。所以我写了领导1840年抗英鸦片战争的中国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一副对联来勉励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大意是如果对国家有利,就要不惧生死。”

  • 宽广胸怀,长远目光

  • 善于借鉴古人的智慧

  • 把握时机

    “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长者

  • 注重锻炼。没记错的话,三位领导人都喜欢游泳,例如江出访他国时,亦喜欢游泳,曾在夏威夷海滩和死海里游泳

另外,书中也提到,西方媒体在宣扬时,总是注重内斗(like their own),而这在某种程度上说误解了我国的zz特色。例如当年邓公和陈云共事,同为党中元老,邓公更为激进,陈云则支持稳步改革,两人派别不同,但事实上也没有多少内斗,因为两人的目的都是使中国尽快走出贫弱,这点上两人并无区别,因而能够相处无事。这也使我反思当今的现状。

无论如何,这两本书都给我带来了莫大的裨益,我也愿意推给身边的人看这两本书,更多地了解这些可爱的爱国的人,了解我们这个国家的历史,感受伟人的胸襟与时代的脉搏


《邓小平时代》与《他改变了中国》
http://baokker.github.io/2023/01/28/《邓小平时代》与《他改变了中国》/
作者
Baokker
发布于
2023年1月28日
更新于
2023年1月28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