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的笔记——我如何整理笔记

标题好长啊好绕口哈哈哈。其实是想整理一下自己关于笔记的心得。笔记的来源和用途多种多样,对此采用的工具和方法也有不同。我针对我生活中常见的三种典型场景做一番整理。

QuickNotes:备忘录

是的,备忘录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它提供的功能可能并不丰富,甚至可能只是基本的文字功能,但经过我多次体验,它确乎是最适合用来QuickNotes的地方。

何谓QuickNotes?在我看来,笔记同样有轻重缓急之分。有些笔记是厚重的,例如课程笔记,读后感等等,需要长时间的身体力行,方能耕耘出一份成果;另外有些笔记则是轻盈的,这轻盈则体现在:

  • 内容少,往往用一行或者几行字即可,例如

    • 想到的一句特别好的话
    • 突然悟出的道理
    • 文章的大纲
    • 读书到一半的心得

    等等。或许我觉得统称为idea会更适合

  • 转瞬即逝,如果不马上记下来,可能注意力一旦转移,再回来就找不到了

这时,备忘录便体现出作用来:

  • 它足够轻盈,掏出手机即可打开,按下+号即可开始记录
  • 由于这类notes往往偏向于idea类型,因而不大需要优美的格式或整齐的排版,言简意赅,体现观点即可

对我来说,备忘录上的内容在iPhone、iPad和Mac上三端同步,手机上输入的文字,想在电脑上再次完善时非常方便,因此我更加倾向于使用它。

(近期的一些QuickNotes,不过更新可能很慢hh)

image-20230213152722405

重量级武器:Notion

前文提到了我对于笔记的轻量与重量之分,对于轻量笔记,我的答案是手机自带的备忘录;对于重量笔记,我的答案就是Notion

image-20230213153922371

Notion的优势有:

  • 支持markdown语法,对我这种程序员友好(当然,md的上手也是很快的)
  • 无限层级分页,笔记结构化
  • 支持网页预览,卡片精美
  • 多端同步,有网就行(有梯子更好,国内网有点慢hh)
  • 免费版支持5mb以下文件传输
  • 丰富的模板

当然,Notion有一定的学习成本,不过一旦掌握精髓,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image-20230213154142245

对于我来说,这个平台足以实现我对于“All in one”的需求,我在里面记录

  • 愿望、规划
  • 读过的书、读后感
  • 课程笔记,包括课内课外
  • 日记(obviously,写了没多久就没写了,还不如备忘录hh)

国内类似的竞品有wolai和flowus等,不过我没有仔细了解,在此不做赘述。此外之前也听同学了解过obsidian,也有独特的优势,而且插件生态丰富,还能在笔记之间双向链接。不过考虑一番后,觉得自己对这些功能的需求不是那么强,Notion已经足够了。

另外我推荐Notion Boost这个浏览器插件,Notion一个很吐槽的点是没有outline(也就是大纲),导致根据大纲跳转这个非常必要的操作对我来说无法使用。这个插件解决了这个问题。

image-20230213155450092

大杀器:白纸

曾经我也是纸质笔记的拥趸者,直至我记了两大本的笔记,想去其中翻阅搜索时,发现自己的笔记胡乱潦草,字迹极其丑陋,根本不忍直视…于是我投入了电子笔记的怀抱。

但是相较于电子笔记,纸质笔记的好处其实也是不少的,也常有人为纸质笔记和电子笔记孰强孰弱吵个不停。

  • 纸质笔记更护眼。显而易见。
  • 研究表明,纸质笔记的方法更容易让学习者记住知识,推测原因可能包括
    • 纸质笔记需要书写,更容易让人记住
    • 纸质笔记书写的速度更慢,因此停留在知识点上的时间更长
    • 相较于电子笔记,纸质笔记往往难以全篇复制,而需要学习者自己压缩知识,用简短的词语和短语描述,而这种知识是更容易被记住的(但总的来说,全篇复制粘贴的学习方法对于自身知识的增长没有一点帮助,这点对于纸质和电子笔记都是同理的,无论笔记的量有多少,能进到脑子里的都是0%)
  • 纸质笔记在书写复杂公式方面,还是更加舒服

因此我在期末冲刺(指几天内速成若干门科目)时,更加推荐用白纸黑字记录。因为记的是真的牢!

总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知识以实践获取,以笔记总结,又以实践验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该图片由LUM3NPixabay上发布


笔记的笔记——我如何整理笔记
http://baokker.github.io/2023/02/13/笔记的笔记——我如何整理笔记/
作者
Baokker
发布于
2023年2月13日
更新于
2023年2月13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