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read《天黑以后》

Why Reread

大概初三到高一之间读了这本《天黑以后》。当时读得非常之快,简直一目十行,印象里一个午自习的时间便将这本书囫囵吞枣看完。某日我在家中书房里,浏览着一排排关在书架里吃灰的书,竟然发现自己对这本《天黑以后》一点印象都没有。除了作者是村上春树,而且这本书我若干年前看过之外,无论是角色、剧情,还是立意等等,一概记不起来。遂把这本书重新取出,重新阅读一遍。先是在返校途中的高铁上读了大半本,回校整理完行李后,花了小半天将剩余的内容读完。

感想

说实话刚读完时,我是一脸懵逼的,甚至在那一瞬间明白了自己为什么没留下一点印象——因为读罢此书,我并未能感受到明确的主题立意,结尾也匆匆戛然而止。

从剧情上说,故事介绍了晚上11点到白天6天间的故事:浅井玛丽与姐姐浅井爱丽原来关系亲密,然而姐姐天生丽质,美丽动人,从小便是家里的白雪公主,经常拍摄杂志封面等,而妹妹只是普通外语系大学生一枚,“说的日文还没中文多”。两人距离越来越远,妹妹也心生自卑。某日姐姐突然说自己要睡一个很长的觉,于是此后两个月都处于沉睡之中,妹妹则夜不归宿,半夜在酒吧看书,途中遇到了姐姐以前的朋友高桥。此时,一名从中国运来的十九岁妓女,因为接客时突然来了月经,因而遭到打骂,还被剥光衣服抢走了钱财。经理小薰和服务员蟋蟀听不懂中文不知所措,这时高桥想起了懂中文的浅井玛丽,遂去酒吧将其叫来帮忙,途中她与众人交流,逐渐道出心结,并最终决定继续面对生活,努力唤醒姐姐。

故事基本分为两条线,一条是妹妹浅井玛丽与众人的故事线,另外一条是姐姐浅井爱丽在房间沉睡的故事线。说实话我觉得写得中规中矩,姐姐在房间里,被电视机里的画面带到了“那边”,拂晓时又重新回到了“这边”,至于电视机那边是什么,她又是怎么回来的,书里给出了这么多篇幅,也没有提供一个提示。妹妹这条线里,塑造了各式的人物形象。然而也不知道中心在何处。

直到在豆瓣上读到一篇书评,才算有所启发:

【昨晚】 村上的这本还是比较晦涩隐喻的。来看豆瓣各种书评,发现各有各的看法,有人觉得是关于善与恶,或相对恶,有人觉得是写安全感。以前还愿意给各种含糊情节赋予个什么涵义,现在我有点厌倦了村上的风格,永远是写一些谁还比我惨的都市角色在一起矫情及心灵碰撞。这虽然也没有什么不妥,个人风格而已。 说点由此引发的题外感慨,这世界上有些人生来就敏感悲观矫情,骨子里的,从生至死,只是有些人很好的把它藏起来,或者假装自己不是那样的人,绝望又充满希望的矛盾体。村上一定是这类人吧。最近也认识了一个这种矛盾体的人。这真是一种悲剧的特质,使人容易不快乐。 其实感觉自己也属于这类人,但我非常讨厌变成这类人,即使嘴上否认,也改变不了这种像基因一样的特质。也许这就是为什么爱读村上的书,但也因此我再也不想读他的书了。 生活已经够苦闷了,村上的黑色世界要远离。戒毒!

【今早】 睡了一觉忽然顿悟!这本书呈现的是各种人“暂时”走出困境的方法!书里的角色,有的可以是高压白领的嫖妓,可以是蟋蟀的在阿尔法城这种旅馆打工逃避,可以是爱丽的沉睡两个月,可以是玛丽的很努力自克及外出不回家游走在危险地带,可以是小熏坚持的正义,高桥的音乐。。。这一切的一切等到下一个“天黑以后”,也许还是躲不掉解决不了的。 这些人使用的方法没有绝对的善与恶对与错。村上只是用书中提到的中立视角将这一切展现给我们:人们是如何在天黑以后解决自己的困境。 要把昨天评的三颗星改成四颗星了。因为突然引起了强烈共鸣:如今我也用各种方法暂时躲避困境,不管错与对,但“天黑以后”还是一个样子。

这样也与标题呼应了起来。天黑以后是解决困境,天黑以后是天亮,随后又是新的天黑。都市里的人们藉以各种方法面对生活的洪流。

可以说书里质量的几句话全部浓缩在几页里:

她说:“于是我想,人这东西不就是拿记忆当燃料活下去的吗?至于那记忆在现实中是不是有重大意义,对维持生命来说好像是无所谓的。无非就是燃料嘛。夹在报纸里的小广告也好,哲学书也好,色情照片也好,成捆的万元纸币也好,扔进火里无非都是一样的纸片。火可不会一边燃烧一边思考‘啊哟,这是康德嘛‘,’咦,这不是《读卖新闻晚报》吗‘,‘乳房长得好漂亮’什么的。对于火来说,无非都是一堆废纸。就和这个一样啊。珍贵的记忆也好,无关紧要的记忆也好,毫无用处的记忆也好,没有
任何区别,统统都是燃料。”

跟你说,我们的人生是不可能以明快或抑郁来简单划分的,也有阴影这个中间地带。能够认识和理解这个阴影阶段,才算得上是健全的知性,而获得健全的知性是需要相应的时间和辛劳的。我并不认为你性格有多抑郁。

玛丽思考高桥说的话。“可是我胆小。”

“胆小的女孩根本不会这样一个人黑夜上街。你是想在这里找到什么,是吧?”

“这里?”

“在不同于平时的场所,在偏离自己活动范围的地带。”

有些话也是有点幽默在里头:

“我姐姐肯定连长号和烤箱之间的区别都不清楚。至于古驰和普拉达的区别,她倒是一眼就能看出来。”

“人人都有不同的战场。”

男人微微撇嘴。“命只有一条。耳朵有两只。”

“也许,但少了一只就没法戴眼镜了。”

总得来说,这部小说前面是大部头《海边的卡夫卡》,后面是更大的三部头《1Q84》,这两本书我认为都更有看头。


Reread《天黑以后》
http://baokker.github.io/2023/02/13/Reread《天黑以后》/
作者
Baokker
发布于
2023年2月13日
更新于
2023年2月13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