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读后感

很久之前下载了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全集,拖了很久总算看完了。其实还蛮喜欢这样的感觉,要么在晚上夜深人静时打开小夜灯的床上,要么在白天通勤路上没有网络的地铁里,看着菲茨杰拉德描述那些富人的故事,讲他们生活富足,精神却是如此地空虚轻浮。想必村上春树的小说有很大一部分也是借鉴于他的这种文体,不管是他想要传达的这种旨意,还是他这种简练但描述准确的文字。

前面两篇小说《富家男孩》和《冬日梦》,深得我心,《冬日梦》简直像《了不起的盖茨比》的mini版本。如同村上小说里形形色色的人物一样,生活虽然满足,但是现实却是无力,精神却是空虚。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给我两个很深刻的印象。一是字里行间的无力感,那种花天酒地却追不回青春的虚无感。

富家男孩

“让我来告诉你,那些大富豪究竟是怎么回事。他们与你我不同。自小便拥有一切,享受一切,这造就了他们,令他们在我们激愤时宽容温和,我们笃信时玩世不恭。这些东西,除非你也含着金汤匙出生,否则很难理解。从骨子里,他们就自信比我们优越,因为我们还不得不自己去寻找生活的报偿和避难所。哪怕家道中落,泯然众人,他们仍旧相信自己比我们强”

“他并没有看透局势,仍旧认为这个社会还有其准则与规范。可惜,并不存在准则。在纽约这座城市里,就连是否曾有过真正的准则都值得怀疑。很少还有人能通过努力奋斗而成功进入某个特定的阶层,就算有,他最终也只会发现,这个社会早已濒临瘫痪——又或者,更令人惊惧的是,他们曾远远避开的波希米亚群落如今已高踞在这一阶层之上。”

《热血和冷血》其实是我读下来非常喜欢的一篇小说。可能它的名气并不是特别大,但是真的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因为我在读这篇小说的时候,仿佛真的读到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我想要去帮助别人,害怕去想象别人因为没有得到我的帮助而担惊受怕,受到痛苦的样子,会因此而感到内疚;但事实上,我又同时为现实而担忧,担心被他人利用,担心这只是他们虚假的表演,担心我做出的只是一些虚无的贡献,发现我还像一个老好人一样被骗。我在两者之间处于一个非常纠结的境地,面对着道德和现实的两种抉择。过去,我看了不少书,它们都告诉我,不要像老好人一样,要为自己考虑,但是我有时还是无法克制这种内疚的心情,更愿意去牺牲自己来成全他人。

明智之举:

“明智之举——他们都采取了明智之举。因为绝望,他把最初的青春卖了,换来力量和精雕细琢的成功。但与青春一样,生活也带走了他最青涩的爱。”

“他们拥有这尘世间的每一分、每一秒——他的和她的,一辈子的时间。可就在吻上她的那一刹那,他明白了,哪怕穷尽无限的光阴去寻找,他也无法再找回那个四月里失落的时光了。他可以紧紧拥抱她,用力到胳膊上的肌肉虬结隆起——她也的确是难得的珍宝,他曾经为之奋斗,为之拼尽所有——可是,那些暮色里的轻语、夜风中的呢喃,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再也回不来了……
也罢,就让它去吧,他想着。四月已逝,四月已逝。世间的爱有千万种,却没有一种能够重来。”

二是喜欢他的文字,简练但是精确,有些比喻非常有意思(想必通过英文原著看会更有意思)
例如他写月亮

“德克斯特站在高尔夫球俱乐部的走廊上放眼远望,微风拂过,湖面荡起了涟漪,满月洒下银辉,酿出一湖银亮的蜜糖。不一会儿,月亮伸手掩住双唇,湖泊便化作了清澈的池塘,黯淡却宁静”

讽刺人

“我们和犬类少有相似之处,而需要掩饰恰恰是其中之一”

写挣扎

“你想要把自己抛掉,可你做不到。你越想逃离自我,就越会泥足深陷。”

寥寥几行却能让人身临其境,非常羡慕他的才气。

以整本书里最喜欢的一段话作为结尾。这段话来自《明智之举》的结尾(看这篇小说的时候,想起以前许嵩也有一首《明智之举》,当时这首歌还是新歌的时候就很喜欢,现在这首歌已经成了18年的老歌了,令人感慨)

这世上有成千上万种爱,但从没有一种爱可以重来。


该图片由zhugherPixabay上发布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读后感
http://baokker.github.io/2023/10/01/《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读后感/
作者
Baokker
发布于
2023年10月1日
更新于
2023年10月1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