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还有书籍》观后感

这部纪录片的标题可谓是深得我心。陈奕迅有一首《歌颂》,是感谢音乐对人的滋润作用的,里面有一句歌词很经典:

感谢永远有歌把心境道破

那么我也想说:

感谢永远有书将故事展开

在我的成长经历里,书籍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尽管大多数情况下我读的并非纸质书,而是阅读器里非正版的电子书,但这也不影响它对我带来的润泽。时代在进步,压力在增大,人心在变换,但是还有书籍。前两年有一次自己坐高铁去学校,我就特地带上了高中时看过的《天黑以后》,在动车上又重温了一遍。那两个小时没有稳定的信号,没有安静的环境,但是阅读时却感觉心中异常的充实。太久没有看纸质书了,那本书的页面虽然泛黄,但是印在纸上的一行行字,却仿佛要从纸上跳起来似的,迫不及待想进入我的脑海里。在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里,能再次体会到这样的心境,我觉得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这部纪录片从书籍相关的各个主题出发(例如, 书籍的编辑和出版,二手书,不同种类的书籍……),每集介绍三位人物和ta跟书籍的故事,展现书籍背后的故事。每一集都会又些后期的小动画,让整部纪录片活灵活现的。

目前在b站上看完了第一季,之后有空的话会把第二季也给看了。

观看地址:但是还有书籍

Kindle

在我的阅读道路上,Kindle绝对是功不可没的一个角色。摘录一些之前随笔里的内容:

这台Kindle是当时快上高中时,某亲戚送给我的。虽然这台paperwhite3在现在看来非常破旧,虽然亲戚可能只是随手一送,但对我来说,它改变了我的一生。还记得高中那几年,我在鸠摩和各大网盘里搜电子书,然后下载到Kindle里阅读的情景。这些书籍有的质量上乘编排精美,有的却可能到处都是错别字,但也是它们的润泽,改变了我的思想和观点,为我推开了世界的大门。而Kindle,就是开门的那把钥匙,使我有一个足够合适的媒介,以较低(可以说是零)的成本阅读它们。我常常在睡前打开台灯看会Kindle,看到困得不行了就丢在旁边,然后关灯睡觉,几天就能看完一本小说。高三疫情关在家里的时候,我每天都假借积累作文素材的名义,捧着Kindle在房间里转圈。

在这本小小的Kindle里,我听叔本华讲他《人生的智慧》,看《亲密关系》做笔记,看社会心理学丛书,看卡尔维诺在《寒冬夜行人》里发挥他的才华,看《娱乐至死》讲媒介信息论,看《杀死一只知更鸟》《窗边的小豆豆》儿童读物,看加缪讲存在主义,看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看村上春树,卡夫卡等人的中短篇,看《非暴力沟通》,也看《摆渡人》《一个人的朝圣》这类热门流量书…

p1 书海编舟记

这集讲的是编辑和翻译的故事。没有编辑,好书籍没有机会被发现,被宣传;没有翻译,其他语言的作品难以被阅读,被欣赏。我特别能感受到翻译的艰难,不仅是简单的谷歌翻译(like most 计算机相关书籍),而是要贴合它的意思,更要把作者写作时的文笔和风格,也用自己的语言表现出来,这个难度是相当大的。

朱岳努力推广袁哲生《寂寞的游戏》 (90年代台湾有一批出色的作家,可惜在国内是小众了),努力让纯文学在商业上能够运转下去

中华书局的俞国林编辑,经过十三年努力,终于让家里人同意出版郑天挺西南联大时期的日记,成为那段时期的重要历史材料

看到原材料时那两眼放光的感觉,真的很感动。是真的爱书的人。

image-20240115222720833

翻译部分,介绍了北大的范晔老师。初听这名字只觉得有点熟悉,但不记得在哪见过。后来才知道他是科塔萨尔《万火归一》的译者,还是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译者,真的佩服得五体投地。《百年孤独》的含金量不必多说,《万火归一》是我大一读的一篇短篇小说集,作者科塔萨尔是拉美爆炸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里面的内容可以说是脑洞大开。比如第一篇《南方高速》,讲的就是大堵车下人们在高速公路里一连堵车好几天,最后一通车却又像陌生人一样散开的故事。故事里也没有一个人名,只有不同的车名。小说的结尾是这样的:

“是的,应该这样,这一切不可能就这么一去不返。或许军人会搞来一些水,这在最后那段时期十分匮乏;不管怎样,总可以指望保时捷,只要能够付得起他索要的价钱。天线上绑着的红十字小旗在疯狂地飘摆,车流以时速八十公里的速度朝着渐行渐增的灯火驶去,却没有人真正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匆忙,为什么要在夜间公路上置身于于陌生的车辆之中,彼此间一无所知,所有人都直直地目视前方,惟有前方。”

image-20240115222748592

知乎上关于小说里各人物(车)的排列情况,链接:

科塔萨尔的阅读方式——《南方高速》与《万火归一》 - 深海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328675121

有点跑题了,但是译者的那种笔调,将魔幻的事情如此轻描淡写,仿佛如同平常事一样,真的是功力深厚。

image-20240115222822774

image-20240115222831741

非常感谢这些译者,如果没有他们,我也没有办法和世界上这么多优秀的书籍去沟通,去交流。

p2 二手书的奇幻漂流

主要讲二手书的。

台湾的著名二手书店:旧香居

开书店的人

也有旧书友,沉迷于收旧书

收集旧书,了解书本身的历史(鲁迅的版画集)

甚至还写书,写关于旧书的历史

不过经济基础确实是有点雄厚了,一本旧书拍到1w多块,都够我买多少新书了…

image-20240115222908520

上海的lulu和蜗牛夫妻,2018年开着车漫游中国

image-20240115222921668

除了去大地方,也去小地方,去那些很多人可能接触不到书籍的地方

“所有美好的东西都是免费的,比如阳光、空气和水”

p3 绘本中的奇妙世界

主要讲绘本

我小时候没大看过精美的绘本,不像前段时间看到同事给小孩的有声书,点一下还能发声,可把我给羡慕的。

image-20240115222941669

image-20240115222952059

绘本推广

三五锄,让孩子把玩偶放在这里过夜,第二天会收到玩偶的信,以及推荐的读物。

p4 设计师的纸上王国

讲如何设计一本书。

书籍装帧师

image-20240115223018061

“设计师们原来早已把深邃的思想和隽永的情感,都统统锁在了那方寸之间”

封面本身也是一种信息,也能表示书籍的内容,因此设计封面也是一件讲究事。以前很喜欢读日本文学的书,某一方面也是因为日本文学的书往往颜值都不错,有一种淡淡的忧愁

p5 快时代阅读指南

在这个纷杂高速的时代,我们如何阅读?

地铁通勤上看书

image-20240115223055167

如同此时在地铁上看纪录片的我一样,哈哈。

B站up主小隐,介绍读书心得(就像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一样)。

纪录片里她在采访时提到的几个观点我还是蛮欣赏的。

一是对于艺术形式的拓宽,打游戏也是一种艺术,因为它也在传递某种价值观念,也是一种展现什么东西的形式。就像我在看纪录片,看电视剧,看电影,其实也是一种“看书”,无非是媒介不一样而已。

二是对碎片化知识的看法。10分钟视频学来的碎片化知识,往往因为不够系统,总是看过就忘,因此更推荐通过系统深入地学习一些较长的课程,来深入了解。

三是自私的表达者。就像我现在在写博客,可能因为并没有多少人知道,而且评论系统不是那么那么的好用,因此获得的reaction会少很多。但是如果在b站,xhs,wb等平台上发表,难免会出来各种杠精,想借着键盘体现自己的高尚。但其实对我来说,我写博客更多时候只是表达我自己的看法,如果读者觉得我在这文章里埋了黄金,那我自然很开心;如果觉得我在这里只是在屙屎,那也不排除这种可能。杠就是你对。


该图片由Marisa SiasPixabay上发布


《但是还有书籍》观后感
http://baokker.github.io/2024/01/15/《但是还有书籍》观后感/
作者
Baokker
发布于
2024年1月15日
更新于
2024年1月15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