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

本来想找一张蛤蟆的图片作为封面的,想不到pexel上关于蛤蟆的图片都太生动且有点吓人了..

同样是看跑步的人公众号的时候,被安利的一本好书,据说是英国老牌的心理咨询读物。我阅读一遍下来,有如下感受:

  1. 根据《柳林风声》改编而来,文中的蛤蟆、獾、鼹鼠等均为原著中的人物,因此整体读起来氛围较为轻松。
  2. 文中并没有涉及很多的概念,印象里只提到了例如儿童型自我父母型自我成人自我等,如果看过别的心理学相关读物的话,这本书里的概念其实是有些浅了。但好在本身故事性较强,并且蛤蟆和苍鹭的每次咨询都描写得形象生动,因而有种深入浅出的效果。

总的来说,如果该方面的书籍未曾涉猎的话,那么这本书作为入门读物是绝佳的选择。

放点笔记:

  • 当獾、河鼠等人建议蛤蟆到苍鹭处做心理咨询时,苍鹭说:

    “你看,”咨询师说道,“你的朋友们想让我给你做咨询,以便减轻他们对你的担忧。你似乎也想得到帮助,为的是让他们高兴。所以依我看,你的那些朋友们才是我真正的来访者。”

    这句话真的很戳我。改变自己,明确自己的需求,始终是只有自己能做到的事情。看起来朋友出于好心让你去做心理咨询,但实质上,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样子做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减少了他们对你的焦虑,而你的需求是需要靠你自己去认知的

  • 三个自我:

    • 儿童自我状态。这个状态下,我们会体会我们作为小孩时经历的感受和行为。这其中有基本的情感(如喜怒哀乐),这类小孩也被称为“自然型儿童”;也有当自己想作出某些行为,但是因为强大的外界(父母)导致无法表达,最后只能通过顺从的方式习得的状态,这类孩子被称为“适应性儿童”。在这种情况下,情感无法消除,但是会通过转移的间接方法表达。例如,当孩子无法表达愤怒的时候,他便只能通过以下的方式来间接发泄:

      这里面的逻辑就在于,当我们无法直接表达自己的愤怒时,我们只能通过防御性的行为来释放自己的情感。

      “我想,真正让人惊讶的是我们成年后有多少行为是从童年学来的。你只要想一想,就会发现这其实非常明显。童年体验到的最强烈的情绪,不可避免地变成我们成年后经常有的感受。有诗人曾说’孩子是成年人的父亲 ’,或许就是这个意思。”

    • 父母自我
      是的,作为成年前朝夕相处的人,我们会从父母身上学到他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至于其是否能带来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得看父母是否尽到了他们应尽的责任(不仅是不能失责,还要注意不能过度负责,乃至于操控孩子)

      “处于’父母自我状态 ’时,我们表现得正如自己的父母。记住,他们是我们最早接触的人,因此对我们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父母状态’包含了自出生起,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还包含了对生活的评判标准,让我们借此判断是非对错。这些价值观来自父母,所以父母是最能左右我们行为的人。他们的言行塑造了我们童年的生活,也不可避免地对我们之后的人生产生影响。”

      “这让人想到孩子是多么容易受伤啊,”蛤蟆若有所思地说道,“我之前从没意识到父母其实拥有巨大的权力,可以对子女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例如说,文中蛤蟆对自己有着很强的自我批判意识,乃至于不断因为一点小错惩罚自己,本质上很可能是因为儿时父亲的辱骂,反映到蛤蟆的父母自我上,便成为了严酷的自我审判:

      “这么说也许有些残酷,蛤蟆,能帮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有许多问题需要你向自己发问。比如你能停止自我批判吗?你能对自己好一些吗?也许最重要的问题是,你能开始爱自己吗? ”

    • 成人自我
      在这个状态下,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它让我们能应对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
      并且,也只有在成人自我的状态下,我们才能学到新知识。在儿童自我里,我们始终只是重复儿时的情感和行为;在父母自我里,我们一直在重复从父母那里学来的价值观。

      “在这个状态下,我们能计划、考虑、决定、行动,我们能理性而合理地行事。处于这个状态时,我们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而不再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相反,我们能思考当下的状况,基于事实来决定要怎么做。”

      他们能管理情绪,能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但也许最重要的是,他们能控制冲动,也懂得延迟满足

  • PLOM
    原文为“Poor Little Old Me”。有兴趣的不妨自己去查一下,在PLOM里,你永远会赢。(书里的话,真心很戳)

    “不论我做什么都要爱我’。有些人生活一团糟,或者有意无意惹上麻烦,就是想看看别人能宽容他们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会排斥他们。接着他们就会说:’我早说过你会这样对我,证明我是真的很差劲很愚蠢。”

    “在我看来这些游戏很危险,因为如果你尊重或你爱的人放弃你,你肯定会觉得痛苦,孤零零一个人。”

    最可怕的地方还是在于,在遭遇他人的诋毁时,我们选择承认他人的诋毁,承认自己真的很弱小,以此来给自己开脱责任,获得自己的原谅。而事实上,我们因此忽视了自己真实的需求。

    所谓活得真实,就是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

  • 人生坐标
    在早年的经历里,我们形成了对自己和对他人的看法。根据矩阵分类法,可分为四个象限:

    • 对你好,我不好的人来说,这类人容易陷入低自尊,通常觉得生活对他们不好,却更善待别人。上文的PLOM(乃至于蛤蟆)都是这样的情况。容易抑郁。(感受到生活的无力感)

    • 对你不好,我好的人来说,这类人容易评头论足,让自己高高在上,以显得自己很牛:

      “照这么推测,在这个坐标上玩游戏的人都处在’父母状态’? ”蛤蟆若有所思地说。

      “而且永远都是’挑剔型父母状态‘。这些人动不动就指责,焦虑得随时会发脾气,还想用不可能达到的标准来评判别人。当然了,有时候他们会摆出’养育型父母’的姿态,说些诸如 ’我比你更心痛’或’我是为你好’之类的话,但大部分人都能听出这是虚情假意。不过,关于这类人的心理状态,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他们从来不会抑郁。”
      “因为愤怒能够非常有效地抵抗抑郁。愤怒的人从不觉得内疚,因为他们总在怪罪别人。他们自卫的方式,是把自己内在的恐惧对外投射到别人身上,这样就能把对自己的怒火转向别人。”

最后还是再重复一下全书最喜欢的两句话:

所谓活得真实,就是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

在PLOM里,你永远会赢。


Pexels 上的 Tima Miroshnichenko 拍摄的图片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
http://baokker.github.io/2022/03/10/《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
作者
Baokker
发布于
2022年3月10日
更新于
2022年5月29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