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义:0~1 vs 0~100分

(受到跑步的人公众号一篇推文的影响)

最近在读《伯恩斯情绪疗法》,里面一些关于扭曲的认知的知识,可以说是我一直以来想要强调,想要告诉那些可能像我一样,曾陷于某种情绪不能自己挣脱的朋友的。

比如说,我一向坚决反对完美主义,除非是做外科手术这样的精细活,稍有偏差可能会要了病人的命,否则我坚决认为,生活中绝大多数的事情,没有必要在一开始就强令自己做到最好,做到完美。在最开始做blog的时候,我就写过一篇文章表达对完美主义的看法。尽管现在回头看,觉得自己那时的文字实在是不堪入目..但是,如果就因此否定之前的成果,那不反而是承认了自己的完美主义吗,对吧。

我承认自己有之前有很强的完美主义(可能现在也有,hh)。小时候考试,大人总想着让我的分数高一些,再高一些,100分的试卷,他们看不到95分拿到的分数,反而是对着那剩下的5分大做文章,说我怎么可以这么粗心。这个社会似乎也只允许我们做到最好,如果有哪些做得不好,就一定会受到其指责。在这种思维的荼毒下,我形成了一种消极的完美主义。我想在这里强调的并非“不做到完美不罢休”,而是一种二极管思维,认为自己“要么全都做好,要么一点都没做好”。事实证明,这是一种很容易形成内耗的思维,对我来说,它的表现有:

  • 自我否定,低自尊:无论做出怎样的成果,都不肯承认自己已经“足够好了”;明明已经比别人超出一大截了,但还是觉得自己没做好。在完美主义者心里,他自己始终是失败的,离自己定义的成功差一步的,而这一步,除非他自己改变思维,否则永远也不能迈出。
  • 焦虑:很少有人能顺风顺水地作出成果,获得成功。而对我(完美主义中毒至深的)这类人来说,不仅要求自己做到最好,而且要求自己实现的过程也是一条直线,没有曲折,否则就不算真正的成功。这种没必要的思维压迫势必给自己带来很大压力。
  • 拖延:是的,虽然我追求完美,但是因为过于追求完美,我甚至要求自己作出的计划也是利益最大化的,也是合乎成功定义的,甚至要求自己工作时的状态也是精力充沛的,反而忽视了制定计划本身就具有机动性,忽视了人的状态会随着工作的心流自动改善。也就是说,为了让自己在完美的状态下工作,我宁可选择拖延,也不选择制定一个看上去不大完善的计划执行;宁可选择睡过这个上午,让自己看上去精神些,也不让自己以一种稍显糟糕的精神状态去学习。
    (关于这个,我还有一点想写。现在在写这篇的时候,我其实感觉状态不佳,晚上吃的是食堂的盒饭,而且因为学校防疫措施突然加紧,我背着重重的书包排队,囤货,上楼,脖子和肩膀都很酸,脑袋也有些大,只能靠音乐续命。如果是之前的我的话,我可能会一直纠结,做什么效率会最高,进而焦虑,责怪自己为什么状态不好(这也怪不得我呀);但是现在的我,只是边听歌边写blog,并且越写越能找到状态了。)

写到这里,或许你会发现,对我这样的完美主义者来说,很容易陷入非黑即白的思维误区。就如同二极管一样,自己只有全都做对,或者一点也不做对,而没有注意到其间的灰色地带。

如果你觉得,自己也时常像这样陷入痛苦,处在思维误区里不能自拔,那不妨试试《伯恩斯情绪疗法》(稍后也会推出相关的一篇blog)的方法,每次当你想用“0或1“的标准来评判自己时,不妨转变一下思维,用”0~100分”的打分方法来给自己做评价。

譬如,上午我写了会作业,但是写的时候脑袋糊里糊涂昏昏欲睡,如果是采用“0或1”的思维来评价,那么这只能属于0的那边,即没有做好;但如果用“0~100分“的打分来看待,那么:

  • 可以给自己打70分,即自己虽然状态不佳,但也不至于什么都没做,肯定自己的成果。
  • 让自己意识到,让自己每时每刻都处在100分(或者说是1)的状态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非人性化的。
  • 自己可以想办法改进自己的表现,提高评价的分数,而非一直为自己拿了0,”什么也没做“而自责。

这样子一想,其实便感觉舒坦许多。大多数人的生活并不是在极端的好或者极端的坏中度过,而往往处在灰色的地带。需要做的便是悦纳自己,欣赏自己,爱自己。


Pexels 上的 hissetmehurriyeti 拍摄的图片


完美主义:0~1 vs 0~100分
http://baokker.github.io/2022/04/09/完美主义:0-1-vs-0-100分/
作者
Baokker
发布于
2022年4月9日
更新于
2022年5月29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