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使用苹果的提醒事项管理我的生活
叠buff
首先声明,以下的使用方法均为本人目前使用该app的方式,读者可以从中汲取精华,获得启示;如有觉得不认同的地方,也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App的优势
界面简洁好用,同时功能自定义化程度高。对我来说,一个符合任务管理需求的工具,它最大的要求一定是触手可及。纸质本子忘带了就看不了,第三方app可能有广告,甚至背刺用户。然而系统自带的提醒事项几乎都是秒开,并且没有任何广告,在任何一个平台上都可以查看,足够方便使用。(另外提一嘴,苹果自带的app可以满足90%用户的需求,这点确实没得说)
得益于苹果全家桶的优势,可以在多平台同步
- 在一个平台上设置提醒,所有平台都会同步更新提醒(例如在路上的时候通过手表呼叫Siri添加了提醒事项,到图书馆后可以在手机和Mac上同步看到)
- 当提醒的时候,所有全家桶里的设备都会同步提醒(例如设置20:00提醒去抢票后,到点的时候,iPhone、iPad、Apple Watch、Mac都会同步提醒)
我的用途
- 通过四象限法记录每天要做的事情
- 记录未来需要提醒的事情
- 记录自己想做的事情
- 记录工作上需要做的事情
- 帮我npy记一些需要做的事情
记录单个提醒事项
单个提醒事项有多种设置方法

- 添加备注,描述详细信息
- 添加标签,方便分类
- 设置提醒时间:例如周六晚上9:00
- 位置提醒,给某人发信息:可以在到达xx位置或给xx发送iMessage时得到提醒
- 提前提醒:新添加的功能。例如8:00抢票,可以设置提前15分钟提醒
- 重复:设置提醒频率,自定义程度非常灵活,例如每周一、三的晚上7:00
- 优先级:给提醒事项设置高、中、低三级优先级
- URL:设置提醒事项的跳转链接
- 图像:设置相关图像,方便备注
- 子任务(这里没有体现)
也可以直接喊Siri添加,例如:“嘿Siri,晚上9点提醒我去洗衣服”
可以左滑或者右滑单个提醒事项,有各种快捷设置(这种操作在自带软件里非常常见)


我的列表
系统支持设置多个列表,以便将不同提醒事项分门别类。我看了一下,发现我设置得还蛮多的==确实是重度用户

主要参考了四象限法则

重要紧急
记录最要命最急的事情,需要马上安排这些任务。
重要不紧急
任务虽然都不急,但是往往与自我成长相关,例如看书、锻炼、冥想、学习课程等等。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也强调要事第一的原则,高效能的人士往往将大多数时间放在处理这个象限的事情上。
因此应该放在比较前面的优先级。
重要不紧急(routine)
上一个列表的拓展。
诸如冥想、锻炼等事情,都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
因此特地开了这个列表,专门记下这些需要每天提醒的任务。
紧急不重要
很少使用这个象限。
一般这个象限的任务要么赶快做掉,要么授权给他人做。
不紧急不重要
如果一定有的话,就是刷半小时dy或者xhs。
want to do
记下内心想做的事情,之后思考做什么的时候可以直接参考。
future thing
更加久远的任务,例如两周后甚至两个月后的提醒。
npy routine
帮npy记一些提醒事项,或者提醒自己关于npy的一些事情。
routine
零碎的小事。例如每个月某号提醒我结算工资,或者检查邮箱。
Scrum backlog(已废弃)
曾有一段时间,我参考了软件开发中的Scrum模式,使用了如下的计划方法:
- 列出所有需要做的事情(backlog)
- 选出最重要的几件事情(sprint backlog)
- 专门做这几件事情
- 做完后再列出所有需要做的事情,选出剩下的事情中最主要的几件事情
- 循环
但是这样做了一个学期,我发现自己变得非常不快乐,常常累得不行,晚上休息了只想刷xhs,也没有提升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后来读书我才意识到,这种工作流程让自己长期处于第一象限的重要且紧急的任务中,让自己疲于奔命,只注重产出,不注重产能,把自己累死了。
我的使用流程
- 每天早上起来,检查当天的任务
- 尽快安排重要紧急的任务(例如赶ddl)
- 考虑是否处理紧急不重要的任务(做,不做,或者授权给他人)
- 尽可能安排重要不紧急的任务(例如看书、锻炼、学习等)
- 浏览今天需要做的事情
- 对于重要的事情(符合要事第一的原则,有助于长期发展,满足远大目标),加上旗标表示重要性
- 收到提醒后及时去做
- 有idea时及时记录(例如想到的愿望记到want to do里)
- 不定期地在其他app里记录当前的思考,调整大方向
我为什么使用这个app
我一直觉得,人的大脑的使用是有限度的。如果要做的事情都记在脑子里,那么哪怕是琐碎的柴米油盐,也会影响我对真正重要的事情的思考和处理。
因此,提醒事项对我来说不止是一个app,更像是我的第二个大脑,负责将时间管理这一块的事情专门独立出来,外置在软件里。这样,我可以腾出更多的心思,专心地处理真正重要的事情。其他的时候,只需要等那声提示即可。
仍然有待探索的功能
提醒事项app还提供了标签的功能,可以给提醒事项加上不同的tag,以方便分类。
甚至可以使用智能列表,例如智能选择x天内高优先级的事情。
但是我没有过多地探索,因为现阶段的使用已经足够满足绝大多数的需求。
另外列表是可以协作的,但是由于目前本人并无此方面需求,因此也没有体验过该功能。
该图片由Gerd Altmann在Pixabay上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