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鸟Air3s Pro评测:躺在床上玩的过渡方案
跟一位友人battle了很久究竟是谁先提出这个理论,但是我还是想在此说明这个自己想到的很喜欢的观点:幸福是一个过程而非一种状态,它往往在前进的路上,而不是最终到达终点时。
这种体悟对于一度很喜欢电子产品的我来说更是深有感触。对我来说对电子产品最为感到心动与幸福的经历,还是22年10月买下这台MacBook的时候。快一个月的纠结,按下付款的激动,等商家发货时的焦急,这时的我在期望着某物,等待着它的到来可以让我的生活,走向那种我认为是「幸福」的新阶段。早上一听到顺丰快递打来的电话,我便从床上直接弹射起飞,戴着口罩骑着小蓝车前往快递站。洁白的包装盒,简单的苹果logo,一行MacBook Pro的产品名,我就这样使劲骑着车往宿舍回,而这种幸福也在此刻愈发上升,并在开箱时达到顶峰(更加巧合的是,当天下午学校又因为有疫情而把我们关在了宿舍里)。此后这三四年间,我也买了不少电子产品,买了Watch,买了iPad,买了佳能半画幅,买了索尼卡片机,但震撼总是逐渐变得愈浅。每次都会录开箱视频验机,我却看到自己的眼神很少再像以前一样有光,不再有那种激动的神情。因为我知道,我买下的绝大多数东西,并不会让我的生活变成想象中那种快乐幸福的模样,因为那是想象而不是生活。快乐到达那个顶峰,然后会回落,生活还是起起伏伏,我还是那个我。对于消费主义下的商品购买尤是如此,追求幸福的过程比得到幸福更令人快乐。人要给自己想象一个盼头,然后在不幸的生活里分泌甘露。

说远了,还是来说说和这幅眼镜的缘分吧。起初我的愿景和需求只有一个:在宿舍床上舒服地看小说。因为是上床下桌的宿舍,所以我没有床头可以靠着舒服看书;举在手上的话,用手机总觉得屏幕太小,用iPad mini确实很轻便,但其实还是有些重,因为人总归要在放松的时候才能产生睡意,而当我手里举着什么的时候,我的手臂终究是处于一个肌肉紧张的状态。我看小说的目的是想让自己放松入睡,但是看小说的动作却使得我的肌肉变得紧张(as shown in the figure below)。

或许最合适的方案是等一个足够轻便的Vision Pro出来(这是目前我最期待的产品),但同时我也得来财,这得看造化。所以当我看到这款一千多的眼镜时,我发现这可能是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躺在床上,戴着这副眼镜,眼镜连到iPad,将iPad的画面投影到眼镜上。这样我相当于实现了一个缩水版的Vision Pro,同时价格是其1/30(国补1k2+镜片99)。

理想很丰满,但是等到真正入手后,发现仍然是有好有坏。
先说pros。
- 屏幕素质很好,色彩很鲜艳,亮度很亮,看着就像沉浸式看巨幕电影一样。配上定制镜片也很清晰。
- 躺着戴很舒适,不会有压迫感,身体自然地放松下来。
- 还能提供沉浸式的环绕音响,个人测下来漏音不严重,夜里开着轻量声音使用室友没有任何不满反馈。

然后说说cons。
- 眼镜的最低亮度也会比单独的手机画面亮不少,而过度的光亮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这又和身体放松带来的助眠形成了对冲。
- 0dof(Degree of Freedom),说白了就是,看到的画面会随着脑袋的晃动而一块晃动,而不会固定在某个空间里,所以它注定不适用移动的场景,只适合静止环境使用。不过这价格要什么自行车。
- 不方便操作,这个其实是最大的问题。眼镜说白了是把支持DP的设备里的画面实时传输到眼镜上,所以这需要设备保持常亮(耗电增加),而且要操作的话相当于只能用手在平板上盲操。如果是看剧,看书之类的场景倒还可以,但是涉及到精细操作就会麻烦很多,此时我不得不再次举起iPad对着原屏幕操作,这违背了我的初衷。像我在微信读书时会看别人的划线和评论,这时盲操就经常容易选错地方。
综上所述,这个眼镜最适配的应用场景,其实是坐在座位上/躺在床上看剧。所以它50%解决了我的需求,但仍然不是最优解,只能是一个过渡方案。不过我最终还是留下了它。其实我在床上看书的时间也没有那么长,也会偷偷看瓦直播,刷视频,一刷就上头。我的行为像是在做一种反抗,在和自己刻在骨子里的实用主义思维做斗争。我好像想告诉自己说,即使这个东西没有那么有用,我也有权利去花自己的钱,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写自己喜欢的东西确实比写论文开心很多,像是在整合自己的故事,把岁月的褶皱抚平。